6月12日~14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及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京舉辦,引起環保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間,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樊元生來到中國環境報、中國環境網的新聞直播間,接受了中國環境報記者的專訪。
主持人:去年環保產業總營收達到1.5萬億元,這個數字說明了什么?
樊元生:去年環保產業營收達到1.5萬億元,說明近幾年國家加大了環境監管力度,釋放了環保產業的市場,環保企業積極投入到這個市場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幫助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既體現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體現了經濟效益,說明環保產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環保產業要抓住機遇,更好更快的發展,力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主持人:在“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環保產業是否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樊元生: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近幾年開展了一系列督察工作。地方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壓力。地方不僅要依法依規對企業進行監管,還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為解決污染問題指出路子,提供辦法。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正是按照國家“放管服”的要求,發揮產業在這方面的作用,針對督察中指出的問題,幫助政府和污染企業提出解決的方案,選擇治理技術,實現達標排放。實踐證明,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也體現了環保產業協會為政府為企業為行業服務的理念。
主持人:去年有部分環保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對此,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怎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樊元生:通過調研和信息收集,我們也發現,去年由于一些地方拖欠項目款、現金流趨緊等原因,造成一些企業發展受到了影響,如利潤下降、發展受阻等,我們積極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問題的盡快解決。
我們認為從宏觀經濟層面看,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加大了環保資金投入,從環境形勢看,國家環境保護力度不會減,還要繼續抓好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所以,環保產業需求還在增加。此外,國家已經出臺相關經濟政策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如減稅降費、拓寬融資渠道等,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環保企業會渡過難關。此外,環保產業是微利的行業,中小企業較多,一些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還需要政府、部門多重視、多關心,出臺更多有利于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幫助企業盡快走出困境。
主持人:中美貿易摩擦充分體現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環保產業是否也要將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
樊元生:中美貿易摩擦是目前公眾關注的熱點。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是技術競爭,雖然并未直接涉及環保產業,但我們要以此為鑒,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問題。
雖然,我國的環保技術和裝備基本能夠解決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但還有一些治理難點缺乏有效措施。隨著我國環保要求不斷加嚴,一些設備、技術需要更新。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技術創新,使環保產業不斷提高技術含量,提高設備能力,適應市場需求。我們鼓勵企業安排資金投入到研發中,也希望政府和行業給予更多支持,現在很多企業也充分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舍得花錢開展創新研究。
主持人: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今年中國國際環保展的亮點和特色。
樊元生:總體來看,這次展會參會企業和人員數量較多,大家非常重視。
我們這次展會的主題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中央提出的三大任務之一,我們這次展示的技術裝備都緊緊圍繞著國家的這個主攻方向,讓大家看到,環保產業能夠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充足的治理技術和裝備設施。
同時,這次展會也是交流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熱點難點的平臺,通過交流討論,確定未來治理方向,解決治理中的問題。在這次展會上我們首次搭設了山東專場,針對環保督察查出的問題,讓地方與有技術有能力的環保企業實現更有效的對接。從反饋看,這種做法效果很好,今后我們還將在更多場合設立類似專場,為地方提供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技術手段。
主持人:未來,環保產業還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樊元生:6月12日李干杰部長參觀中國國際環保展時對我們提出了“加強研發,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加快轉化”的要求。未來,環保產業也要在這些方面尋求突破。
第一,根據污染特點加快技術研發,研發更多的技術裝備解決污染問題。第二,要提高技術裝備性能和質量,更好適應治理污染和環境監管的需求。比如只有固定的監測儀器還不夠,要研發在線的、便攜的設備儀器適應環境監管需求。第三,針對農村環境治理問題,要盡可能降低治污成本,使更多更好的技術快速推廣。第四,要把研發成果盡快轉化為實際應用技術,并且及早投放到市場發揮作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要按照李干杰部長的要求,搭好平臺,做好服務,推動我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